《欢乐颂》里樊胜美有一句经典台词“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”,言下之意,你再怎么努力,也逃不出家庭框出的牢笼。

 

  樊胜美,精明能干,貌美如花。工作七八年,提拔成外资公司资深HR,第一季中曾经提到她的工资税后1万,也算收入尚可。可偏偏,她没有存款,是五美中唯一还需要为温饱问题奔波的人。

 

  因为她需要负担无底洞的家庭,除了赡养中风瘫痪的父亲,还要一直养着哥哥一家三口——出钱买房,养孩子,还时不时要为惹事生非的哥哥收拾残局,哥哥的赌债她要还,哥嫂满大街贴涉黄小广告被抓她也得管。哥哥没钱花,母亲要求樊胜美找同事借钱都要接济他。

 

  她根本不去思考这些要求是否合理,她是否能够承担。大部分的收入寄送给家里,挤在三人合租的公寓,为了让账户里多点存款,靠泡面度日,收到的名牌包包看几眼摸几下就得拿走换现金,用于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……

 

  从她的身上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独自面对生活的痛苦与煎熬。面对现实的利刃,她无力反抗,只能被一刀一刀划得遍体鳞伤。

 

  艺术来源于生活,而高于生活。樊胜美这个人设的塑造,正是来自于千千万万个现实中的“樊胜美”。

 

  确实从剧中角色樊胜美的身上,很多人都说看到了现实中的自己。

 

  很多人会为这种家庭而悲哀,也会为樊胜美的遭遇而同情和反思。

 

  生活中,为何会有那么多的“樊胜美”?

 

  广州心理咨询解读:

 

  中国文化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和普遍。在多子女家庭里面,很多父母对子女疏于照顾、爱和关怀,当一个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,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。

 

  童年的爱,如同最原始的生命养分。幼儿如果连在最亲的父母身上都感受不到爱,怎会有存在的意义呢?如果人在早期极度缺乏爱,会在心里形成一个深深的黑洞。没有意识到其存在的人们往往会被其驱使,穷尽一生,只为填补这个莫能明状亦深不可测的黑洞,无论多么绝望和无助,也执意要完成。

 

  为了得到爱,一些孩子会发展出一种讨好、付出型的性格。有些孩子付出了,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强化,TA就越付出;若是父母理所当然,始终不认可TA,TA就加大付出,穷尽一生。这就是小时候没得到爱的孩子的悲哀。

 

  在原生家庭里没有体验过爱的樊胜美,在樊家人面前,会变成委屈求爱的小女孩。你们不爱我,没有关系,我努力做,为你们买单,只要最后你们爱我,我受点苦又算什么。

 

  樊家人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索求无度,只因樊胜美一味的讨好和付出。因为辛苦讨好还能得来父母一时的肯定,甚至算不上表扬的表扬“你看一家人你最有出息了”,让她能感知到一丝存在感和价值感。

 

  樊胜美,外表光鲜,自信,游刃有余。其实,她的内在很自卑。那么她是否真的只能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下,背负重担前行?现实版的“樊胜美”们,如何逃出原生家庭的桎梏,让自己的人生翻盘?

 

  一、 找到自己,并且了解自己,理解原生家庭的局限

 

  真正地了解自己,了解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,同时认可它、尊重它、接纳它、调整它。从心理上接纳自己的自卑和胆怯,感知父母的局限,承认原生家庭无法给予的爱。

 

  父母没法带给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,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带给他们一个好的原生家庭。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把这种“轮回”带给了你。父母有自己的局限性,也有时代的局限性,不要让父母的悲剧,在自己的身上重新上演,以免造成代代相传的“强迫性重复”。

 

  认识到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,意识到是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导致自己的过度付出,这只是你人生的第一次成长。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大量的人和事,而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性格,帮助我们成长,改写我们的人生。人生越往后走,你会越来越发现,父母对你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少。

 

  二、为自己负责,学会爱自己

 

  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,但原生家庭决定不了你的命运。你已经成年,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,都要自己负责任。

 

  早期的原生家庭是无法改变的,儿时的成长经历也无法重来。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,去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,走出原生家庭的拖累;可以打开禁锢自己的枷锁,从过去中走出来。

 

  努力去修补童年的创伤,去修复敏感和自卑的内心,不再一味委曲求全、如此执着地去讨好与付出;学会自爱、自我肯定,只有爱上自己,才能真正爱上他人,也才有感受到爱的能力。当一个人学会自爱、自我肯定,TA就真正地修通自己了。

 

  三、学会与原生家庭树立边界

 

  与原生家庭真正树立边界,从这个不断付出、过度透支的状态里走出来,才能够一身轻松地去开拓自己的生活。如,对于樊胜美来说,父母的赡养无可推卸,但兄嫂一家继续无理取闹,可以诉诸法律途径解决。也许她会遇到家庭的激烈反对和攻击,让自己更加痛苦、纠结。但她的心软,赢不来别人的尊重,只会助长原生家庭的贪婪和疯狂。

 

  告诉自己,拒绝原生家庭的无限索取,不是不孝。有求必应让家人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才是真正害了他们。明确向家人告知自己的底线,不要管对方一哭二闹三上吊,绝不再动摇自己的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