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年龄阶段,家长所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

 

  媒体:广州日报从化社区报2016年1月15日《A06版教育.乖宝贝》专栏

 

 

  本期专家: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高级亲子沟通师、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——郑启涓

 

  宝宝常常东张西望、做事三心两意;在幼儿园上学总是坐不定,注意力不集中……这些专注力不足的表现,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小朋友身上,引起家长的担忧,生怕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。遇到这些问题,家长们应该怎么办?

 

  正确认识孩子的注意力,

  分为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

 

  2岁多的欣欣,平时喜欢看《猪猪侠》、《海绵宝宝》等动画片,看的时候很专心,外面其它事物都影响不了她。但是如果叫她看书,她看了一两页就会不耐烦,不想看。为此,欣欣的妈妈感到很忧心,将来宝宝进入幼儿园后,上课不专心怎么办。

 

  4岁多的小塘,在幼儿园读书。蕞近老师向他家长反映,小塘上课时总是坐不定、注意力不集中。其他小朋友在认真上课时,他总是左顾右盼,外面一点小声音都把他的注意力带走。

 

  针对上面两种情况,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郑启涓认为,父母希望宝宝专注力越长越好,其实是父母对注意力缺乏全面的认识,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。事实上,注意力分为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,看电视、玩新奇的游戏主要是被动注意力,孩子被吸引,无需毅力就能沉浸其中。而主动注意力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志,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。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时间:3岁时为3-5分钟,4岁是10分钟,6岁是10-15分钟,10-12岁是25-30分钟,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。因此,家长要反观自己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。

 

  0-2岁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,

  2岁后则需要给孩子立下规矩

 

  郑启涓表示,孩子在一件事物上难以专注,本质上是孩子对此缺乏兴趣。2岁多的欣欣喜欢看连续、动态的动画片,不喜欢看平面、静止的书籍,父母不妨挑一些难度适当、内容有趣的书籍,通过讲故事、做游戏等方式与孩子一起“看书”,培养孩子对书籍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。孩子有了兴趣,才会积极关注,主动思考,并自觉采取行动。

  而2岁后,父母就需要给孩子立规矩,让孩子内化一些社会规则。比如,尊敬老师,老师讲话时,要认真听;遵守纪律,上课要安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不能乱跑,更不能打扰其他同学。同时,家长在制定规则时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当孩子遵守了某个规则后,要给予夸奖,以激发孩子自豪、自尊、自爱心理,强化类似行为。小塘父母不妨多鼓励孩子在规则上的进步,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,有助于增加孩子的专注力。

  (本报记者 邝嘉慧 摄影报道)

从化.jpg